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緊張下保持從容,不大呼小叫,做該做的事,就是人在旅途中最好的傍身錦囊。
“海明威最常用的主題是毅力,他給毅力下的定義是:在緊張狀態下的從容。”這是張愛玲在1954年翻譯《老人與海》寫下的出版序言。“老漁人在他與海洋的搏斗中表現了可驚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類應有的一種風度,一種氣概。”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緊張下保持從容,不大呼小叫,做該做的事,就是人在旅途中最好的傍身錦囊。
張愛玲就是聰明的讀者,在《老人與海》里,老人并不是童話傳說中的英雄人物,他并沒有神奇的本領,不會飛檐走壁,也不會如來神掌,他有的不過是捕魚知識和風度,張愛玲用了“一切人類應有的”來形容風度。
在危急存亡糧盡水缺時,老人向自己發出命令:“我只需做一樁事,頭腦要清醒。”即使鰍多么難吃,為了生存,他還是細細咀嚼吞下去。“為了生存”也是我們很多人需要硬著頭皮做下去的道理—飛機餐很難吃嗎?“為了生存嘛,一下飛機便開工,快快吃干凈吧。”吃不慣餐廳里冷硬面包嗎?“下一餐可能更難吃,為了生存,吃啦吃啦。”為了生存四字用起來稍微言重夸張,可是卻很務實。
風度,正如常識,總不好簡單解釋。不同地方不同文化會有不同理解,落到不同人身上,也有不同所指。例如,運動員的風度,就是尊重勝負與公平競爭,說到男士風度,在英國,人家會期望紳士保護女士的一連串動作。在日本北海道,漫天風雪,車輛都開著車頭大燈小心前進,可是當迎面有車在隔間線駛過時,日本司機便立刻關掉車頭大燈,這就讓我知道了駕駛者該有的禮貌。
在飛機上,風度大概就是派餐時,經濟客位的乘客會自動自覺拉直椅背,讓后排朋友吃得比較安樂,當遇上臺風,航班取消時,不會對柜臺職員吆喝,大叫我要上機。是上天不讓你飛,何必苦了小職員呢。
在旅途中,我們經常遇到大大小小的阻滯,不過,在海明威的老漁人身上,我們學會了要保持從容與頭腦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