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梵天 (印度教的創造之神)


梵天,是指印度教的創造之神。梵天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凈天,華人地區俗稱四面佛(佛教中的大梵天王諸神眾,特指色界初禪天之主,又稱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創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創制者。與毗濕奴、濕婆并稱三主神。

他的坐騎為孔雀(或天鵝),配偶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認為是智慧之神。在印度幾萬座印度教寺廟中供奉梵天的寺廟卻極為少見。



有求必應

“大梵天”是個仁慈無比“有求必應”的神靈,關于他有求必應的傳說在泰國已經有很多不一一累述,這里主要是介紹印度方面關于他有求必應的神話傳說,在印度的神話傳說中,只要向他許愿無論是“神、魔、人”,他都會應允他們的愿望。如,(1)神方面,被印度教濕婆派尊為宇宙主宰的濕婆,曾向大梵天請求協助尋找格涅沙的頭顱下落,大梵天乃告訴濕婆,在他一路尋找的路上所遇到第一個且頭朝北方的生物,就將它的頭拿來代替格涅沙的首級,濕婆便派遣他的天將四處尋找,最后發現一只正好頭朝北方的垂死大象,于是等那大象死后取下象頭裝到男孩身上,格涅沙便因此復活成為象頭神,并且成為天將的頭目。(2)大梵天應閻羅王的請求創造出冥界之神契特拉古波塔

關于魔方面,魔王“黑冉亞卡西普”(Hiranyakasipu)向梵天祈禱許愿,梵天應允了他的愿望后,從此整個世界都被魔王所統治,最后要由“毗濕奴”化身為“人獅那羅辛哈”擊敗魔王,把世界拯救回來。

屬性

梵天

在宇宙創造之時,梵天創造了十一位生主,據信是人類的祖先。《摩奴法典》說他們分別是Marici、Atri、Angiras、Pulastya、Pulaha、Kratuj、Vashishta、Pracetas、Daksha、Bhrgu以及Narada。他也創造了七位圣哲(Saptarishi),共同協助宇宙之創造。但由于他所創造的生主和圣哲都是從他的精神而非肉體生出來的,因此他們被稱為“心靈之子”。

在《吠陀經》和《往世書》里,梵天并不常常介入諸神的事務,而且也更少涉入生死大事。不過他曾經逼使蘇摩神(Soma)將所劫持的陀羅迦送還其夫布瑞哈斯帕提。另外梵天又被視為法的創造者。

誕生

梵天誕生說法有三:

(1)根據《往世書》的說法,梵天是自我誕生的,并沒有母親。

(2)在宇宙肇始之際,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產生了梵天。這也說明了梵天的名字又叫做Nabhija(意為“從肚臍生出來的”)。

(3)梵天是從漂流在水上的一顆金卵中誕生的,因此梵天又叫做Hiranyagarbha(金卵之意)。最后,金卵的剩余部份則擴張成宇宙。由于他是在水中誕生的,因此他又被稱為Kanja(意味“在水中誕生的”)。梵天是至高存在“梵”(Brahman)和陰性能量自性(Prakrti)或幻象(Maya)的兒子

形象象征

四只手臂:象征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征心靈(右后方手臂)、智慧(左后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吠陀經:象征知識。

黃金:象征活躍在宇宙中,而金臉則代表梵天在創造宇宙時是處于活躍狀態的。

天鵝:象征辨別力,是梵天的座騎。

孔雀:梵天的坐騎,這只孔雀天生能夠分離牛奶和水,代表每個人都要能夠學會分辨善惡,繼而揚善棄惡。

王冠:象征最高地位。

蓮花:象征自然與宇宙中所有存在。

胡須:黑色或白色的胡須象征智慧,而長須則象征智慧的永恒成長。

四張臉:四部《吠陀經》。

梵天的傳統形象乃四顆頭、四張臉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斷地誦讀《吠陀經》。特別在北印度,他常常有著一綹白胡須,代表他幾近永恒的存在。不像其它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沒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只手握有一支湯匙型的令牌,代表著將神圣的奶油滴入自我犧牲的火柴堆。這意味著梵天是自我犧牲的神明。他的一只手拿著一個水壺(有時是裝著水的椰子殼),壺中的水代表萬物初始,涵蓋一切。梵天也拿著一串念珠,是他計算宇宙時間流逝的定時器。此外他也拿著象征神圣的《吠陀經》或與代表純凈的蓮花。

還有個神話傳說講到梵天四個頭顱的來歷。梵天原來有五個頭,事因毗濕奴問梵天誰是創造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創造者,梵天說“他是創造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創造者,所以毗濕奴也因此應該崇拜他”梵天的話令濕婆大怒,因為濕婆才是創造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創造者,憤怒的濕婆化身為派拉瓦(Bhairava),砍掉了梵天的第五個頭,派拉瓦(Bhairava意為恐怖的殺戮者)。一說濕婆大怒時有一個神靈從濕婆的身上飛出,這個神靈就是南迪(Nandi)南迪砍了梵天第五個頭,砍了梵天的頭后“派拉瓦”或“南迪”犯了殺梵罪,梵天被砍的頭不能離開“派拉瓦”或“南迪”的手以示懲罰,后來“派拉瓦”進了“埃羅德城”(Erode),梵天被砍的頭就從“派拉瓦”的手中落下粉碎,粉碎后的碎片變成了數個“圣湖”(Kapala Tirtham)。

另一個版本中的“南迪”進了圣城“貝拿勒斯”(Benares)后梵天被砍的頭就從“南迪”的手中落下。雖然發生了梵天跟濕婆不和的事,但最終梵天跟濕婆還是和好如初。

坐騎

梵天的坐騎是一只孔雀(一說天鵝)。在印度教里,凡是孔雀坐騎的天神皆是三相神,代表著天生能分辨善惡,繼而揚善棄惡。

供奉地點

現存最有名的梵天寺廟位在拉賈斯坦邦城鎮普須卡。到了一年一度的月圓之夜(10-11月間),人們便會開始為梵天而歡慶一番。上千名朝拜者會蜂擁至梵天寺廟旁的圣湖普須卡湖進行沐浴。

至于普須卡以外的的梵天寺廟,則以逆時針的方式按印度地理位置分述如下:

1.北印度地區:喜馬偕爾邦庫魯縣的縣治庫魯。

2.西北印地區:拉賈斯坦邦巴爾梅爾縣巴羅特拉鄉的阿所特拉、古吉拉特邦的城鎮克德布拉哈瑪也有梵天的塑像、古吉拉特邦薩巴坎塔縣的縣治克德布拉哈瑪。

3.西印度地區:孟買附近的索帕拉(Sopara)地區也發現了高約1.8米的梵天塑像。果阿邦索托利鄉的布拉哈瑪·卡爾瑪利(Brahma-Karmali)

4.西南印地區:喀拉拉邦的希魯拿伐亞。 在九夜節期間,人們前往希魯拿伐亞的梵天寺廟祭祀與慶祝。

5.東南印地區:坦米爾納德邦坦加布爾縣的坤拔可南、坦米爾納德邦大城提魯齊拉帕利附近的希魯帕圖爾(Thirupattur)。這間廟也是圣哲夫亞克拉帕薩(Vyakrapatha)的禪定所在。安得拉邦的斯里卡拉哈斯提也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廟。

印度教

雖然梵天在印度教里是三位主神的其中一位,但很少印度教徒實際崇拜他。今天的印度有好幾萬座寺廟供奉三位主神之二的毗濕奴和濕婆,但供奉梵天的寺廟卻極為少見。

現存最有名的梵天寺廟位在拉賈斯坦邦城鎮普須卡。其它的寺廟位于卡拉拉邦的希魯拿伐亞、坦米爾納德邦坦加布爾縣的坤拔可南、拉賈斯坦邦巴爾梅爾縣巴洛特拉鄉的阿所特拉、果阿邦索托利鄉的布拉哈瑪·卡爾瑪利(Brahma-Karmali)、古吉拉特邦薩巴坎塔縣的縣治克德布拉哈瑪、喜馬偕爾邦庫魯縣的縣治庫魯。在九夜節期間,人們前往希魯拿伐亞的梵天寺廟祭祀與慶祝。

古吉拉特邦的城鎮克德布拉哈瑪也有梵天的塑像。孟買附近的索帕拉(Sopara)地區也發現了高約1.8公尺的梵天塑像。安得拉邦的斯里卡拉哈斯提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廟。

印度神話很多故事都提到梵天因為受到詛咒而在地球上乏人崇拜。

1. 宇宙肇始之際,毗濕奴和梵天巧遇濕婆巨大的林伽(陽具),于是雙方分道揚鑣,前往尋找林伽的起點與終點。毗濕奴負責尋找終點,而梵天負責尋找起點。毗濕奴變成一頭野豬,不斷向下挖掘;梵天則變成一只天鵝,向上飛翔。但找了許久雙方仍然找不到目標。毗濕奴只好放棄,在濕婆面前跪下,表示濕婆才是宇宙真實的梵。但梵天并不輕言放棄,他不斷地飛翔,直到發現露兜樹花。由于梵天不甘示弱,他要求露兜樹花替他作假見證,說梵天已經發現林伽的起點。此時,全知的濕婆動怒了,詛咒了梵天,使他不被三界眾生所崇拜。但濕婆卻祝福了毗濕奴,說他將得到和自己一樣的崇拜。

2. 一種說法是,梵天創造了智慧女神辯才天,辯才天應算是他的女兒,但梵天卻又娶辯才天,有違倫理,故他的一顆頭被濕婆給砍掉了,也因此,不被濕婆與人們喜愛。

3. 有一說,圣者布里古斯邀請梵天參加一場祭典,但梵天卻沉浸在妻子辯才天的音樂之中,完全不理會圣者的呼喚,圣者大怒之下,便詛咒梵天,永遠沒有人類會崇拜他。

創制字母

根據歷史傳說,梵天創造了梵字字母Brāhmī,中國文獻中也找到相同的記載:

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說:“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47個字母)。”

二、“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師(?~683)在其名作《法苑珠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大正藏》第53冊,351頁中、下)

梵文字母成為印度半島最早的書寫符號,一般學者認為在公元前三世紀。從公元四世紀開始,梵字轉化為笈多字體Gupta,六世紀出現悉檀字體Siddham,至十一、二世紀時,天城字體Devanagarī取代了悉檀字體,使用至今。十九世紀,歐洲人開始用拉丁字母轉寫梵文,但跟天城字體是并行不悖的。

圖1 梵文《梨俱吠陀》詞與詞之間無空格隔開

圖1 梵文《梨俱吠陀》詞與詞之間無空格隔開

以最流行的天城體字母為例,天城體字母因為有悠久拼寫梵文的歷史且在當今印度其使用范圍有持續擴張之勢,所以被當代世界人民稱為梵文字母。天城體字母是得到印度佛教界及國際公認書寫梵文的標準字母。

天城體,梵文是Devanāgarī,直譯是天上的城市。為什么叫天上的城市呢?因為根據文獻記載,梵文字母是由創造宇宙之神“大梵天”所創。梵天,即中國人俗稱的“四面佛”,佛學名稱“大梵天王”。因為是“梵天”所創,所以稱為“梵文”。

梵文字母是天上的神靈所用的文字,所以又稱“天城體”。梵文字母中的每個字母代表了一種力量源泉,在印度,人們修煉“瑜珈”的時候常常冥想著梵文字母。念佛教“真言”的時候要求發音正確,因為梵文單詞拼寫和讀音絕對規則,用梵文字母拼寫的真言,既能做到即說即所寫,又能保持真言的純正的梵文語音,所以用梵文字母拼寫真言是念真言人士的最佳選擇。

印度文字歷史,梵天制定的書寫格式是,自左向右,橫向書寫,詞與詞之間不留空格,一句話從頭到尾連續不斷地拼寫。所以古代書寫梵文及抄寫印度神圣的《吠陀》等文獻的時候,詞與詞之間是沒有空格隔開的,直到近代,正統的“梵文”和“印地文”詞與詞之間也也是沒有空格隔開的,自從現代西方書寫格式傳入印度后,印度開始模仿西方的格式,詞與詞之間才用空格隔開,這破壞了梵天所制定的書寫格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梵文字母的法力。

注意:無論是悉曇體梵文,還是天城體梵文,正統的寫法都是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隔開,現今有人把梵文人為地詞與詞之間用空格隔開寫,這是不正規和不正統的做法。如圖1所示,19世紀印度手抄版梵文《梨俱吠陀》,正統的梵文寫法在詞與詞之間是沒有空格隔開的。

佛教

佛教解釋:梵天Brahma ,音譯婆羅賀摩、沒羅含摩、梵摩。意譯清凈、離欲。印度思想將萬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為婆羅門教、印度教之創造神,與濕婆( ?iva)、毗濕奴(梵Vi?nu )并稱為婆羅門教與印度教之三大神。據摩奴法典所載,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頭,其一頭傳為濕婆所毀,余四頭,具四手,分別持吠陀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佛教將其列為色界之初禪天。一般分為三種,即梵眾天(梵Brahma -pāri?ada )、梵輔天(梵Brahma -purohita )與大梵天(梵Mahā -brahman ),總稱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統御梵眾之人民、梵輔之輔弼臣。

又通常所稱之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稱梵王,名為尸棄(梵?ikhin )或世主(梵Prajāpati )。按印度古傳說,為劫初時,從光音天下生,造作萬物,佛教徒認為其與帝釋天同為佛教護法神。釋尊曾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下降此世時,梵王為佛之右脅侍,持白拂;或謂是梵天與摩羅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長為一由延半,壽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宮殿,稱為梵王宮。密教將其列為十二天之一,守護上方。密教之梵天像有四面四臂,右手持蓮花、數珠,左手執軍持,作唵字印,乘七鵝車,戴發髻冠。又供養大梵天之修法,稱為梵天供。〔大智度論卷十、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八、大日經疏卷五、中論疏卷一末、大唐西域記卷四〕

梵名Maha^brahma^ -deva ,巴利名同。位于色界初禪天之第三天。又稱梵天王、梵天、梵王、大梵、梵童子(梵Brahma^ sanam!kuma^ra )、世主天、娑婆世界主(梵Brahma^ saha^m!pati )。音譯作摩訶梵、梵摩三缽。大梵天以自主獨存,謂己為眾生之父,乃自然而有,無人能造之,后世一切眾生皆其化生;并謂已盡知諸典義理,統領大千世界,以最富貴尊豪自居。大梵天為梵書時代以來之神格,爾后婆羅門即以大梵天為最尊崇之主神。

蓋于印度梨俱吠陀時代之末期,以祈禱主神(梵Brahman!as -pati )為至上神,并視之為宇宙生成之原理。至梵書時代之初,則以生主神(梵Praja^pati )為最高神。未久,興起梵之崇拜,系由祈禱主神所進化之神格。初時,梵天為生主神之子,其后漸次得勢,遂取代生主神之地位,成為創造世界之原理。至奧義書時代,大梵天具有實有(梵satya )、知(梵jn~a^na )、妙樂(梵a^nanda )等三種性質,而為唯一常住獨存之絕對原理,此一絕對原理與個人我(梵a^tman )結合,產生‘梵我一如’之說,此乃奧義書之中心思想。至摩訶婆羅多(梵Maha^bha^rata )時代,由于‘一體三分’(梵trimu^rti )思想之興起,遂以梵天(梵Brahma^ )與毗濕笯(梵Vis!n!u )、濕婆(梵S/iva )二神為同體,其初,梵天位居三尊之首,后則漸居下風。

于佛教所倡三界之說中,將此等外道之諸天配列于欲、色二界,梵界即位處色界之初禪天,通常有三處與四處之別。三處即大智度論卷九、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八等所說之‘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四處則如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所載之‘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三處與四處均總稱為梵天。

據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八載,大梵天身長為一逾繕那(由旬)半,壽量為一劫半,彼于五中劫獨一而居,復經五中劫與眾共住,再五中劫又與眾別,屬初靜慮地(初禪天)之中間禪。又阿含及諸大乘經中,常載此王深信佛法、助佛教化等事,每值佛出世,大梵天王必先來請轉法輪,手持白拂,于會座參法聽受,常以法義與佛問答;后與帝釋天同受佛之付囑,護持國土,而為顯密二教所共尊崇。

密教以梵天為十二天之一,或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列位于現圖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東門之南方,身呈白肉色,頭戴發髻冠,有四面四臂。據大日經疏卷五載,具四臂之中,右一手持蓮花,一手持數珠;左一手執軍持,一手作‘唵’字印,此印為修行者之吉祥印。其種子為揬(pra)。據大日經真言藏品所載,其真言為:南摩(皈命)缽羅阇(praja^,一切生)缽多曳(pataye,主)娑縛訶。[雜阿含卷四十四、長阿含卷十四梵

動經、卷十六堅固經、增一阿含卷十勸請品、大悲經卷一梵天品、大日經卷一、雜阿毗曇心論卷二、大日經疏卷十、玄應音義卷三]

泰國

與印度不同,梵天信仰在南傳佛教的東南亞,香港、澳門、臺灣尤其泰國,得到很大的發揮,在泰國的梵天信仰,華人稱之四面佛信仰,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東南亞地區有非常多信眾。

臺灣大梵天像,第一尊是六福客棧老總1984年前從泰國迎回來的,就供奉在飯店后面的空地,供人膜拜,這幾年香火鼎盛,24小時都有信徒祈福,梵天有求必應,還愿的花擺滿四周,相當顯眼。被列為臺灣十大祈福名廟之一。地點在臺北,位于長春路與松江路交叉路口之六福客棧飯店后面的空地。

澳門有兩座大梵天像: 一座在仔澳門賽馬會停車場的旁邊;另一座在澳門客運碼頭附近的國際中心內。

中國人一般稱呼大梵天為“四面佛”,人稱“有求必應”佛,該佛有四尊佛面,分別代表愛情、事業、健康與財運,掌管人間的一切事務,是泰國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對信奉佛教的人來說,到曼谷來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廟不拜神一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據說四面佛的靈驗超乎尋常,因此,有些游客為了在四面佛前許誓還愿而多次往返泰國,更有許多港臺影視明星,年年都來泰國膜拜四面佛,可見四面佛的魅力。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梵文(Brahma)為印度婆羅門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創造天地之神、眾生之父,天王在天界中法力無邊,掌握人間榮華富貴,具備崇高之法力。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執之物均有其深長意義:一手持令旗(代表萬能法力);一手持佛經(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賜福);一手持明輪(代表消災、降魔、摧毀煩惱);一手持權仗(代表至上成就);一手持水壺(代表解渴、有求必應);一手持念珠(代表輪回);一手持接胸手印(代表庇佑)。人們在拜四面佛時,通常用鮮花、香燭、木象祭神,或者將麻雀放生,有的則雇幾名穿著泰國古代民族服裝的少女在佛像前隨著音樂邊歌邊舞,意在祭神、謝神或還愿。泰國梵天壇

梵天在信眾心中是至高無上的。位于泰國曼谷的梵天壇是泰國香火最鼎盛的宗教據點之一,在曼谷市中心愛侶灣的 Ratchadamri 路和 Phloen Chit 路交界,鄰近君悅酒店和崇光百貨。在此地設立梵天壇的原因,據說是在1956年 Erawan 酒店(君悅酒店前身)興建之時,發生了一連串的不幸事故,有關方面因此請來了一名法師作法,依其建議供奉梵天,于是乃平安順利。每年有甚多的佛教徒及印度教徒到此膜拜,其中香港人及新加坡人最多。信眾相信梵天極為靈驗,如果祈求后愿望達成,信徒必須準備祭品再次到此酬神還愿,甚至自己或雇人表演歌舞。

注意事項

在泰國及東南亞,梵天被認為是仁慈無比的神祇,所以在拜“四面佛”的前天、當天、后天都必須吃素,以表示對動物的仁愛,信眾在日常生活中禁止虐待動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都匀市| 石泉县| 临汾市| 通辽市| 始兴县| 江陵县| 桃园县| 永靖县| 曲靖市| 日喀则市| 古交市| 吴忠市| 海门市| 上蔡县| 南通市| 都安| 甘南县| 浠水县| 织金县| 邯郸市| 泽州县| 大宁县| 永州市| 兴和县| 万安县| 垫江县| 中卫市| 花莲市| 色达县| 文成县| 内江市| 乐昌市| 武宁县| 张家川| 宁海县| 从化市| 康平县| 金川县| 内丘县| 阿图什市|